2025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会
发布人:陈思露  发布时间:2025-05-22   浏览次数:132

2025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修订工作推进会

2024-2025学年第学期第2


2025520日下午,校长曹雨平,副校长冯晓在图文楼108会议室召集2024-2025学年第学期第2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会,对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求进行了更新二级教学单位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副主任)、教学秘书,人事处处长,产教融合办公室主任,科研处副处长以及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出席会议。副校长冯晓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共涵盖四个部分,校长曹雨平阐述职业技术大学基于产教融合的办学定位与建设路径;教务处处长赵斌说明方案修订的重要性及现存问题与对策;教务处副处长刘英语对方案文本的结构和格式提出具体规范要求;教务处副处长柳伟通报期中教学检查情况并部署毕业设计、实验室安全等工作

会议对下列教学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

  1. 职业技术大学起源于工业革命后的职业培训,中国职业技术大学需服务国家战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比应用技术大学,指出二者 “历史同源、竞合共生”,职业技术大学更聚焦职业标准与岗位能力,解决生产一线复杂问题,需避免同质化,突出“技术 + 技能”双维度培养。

(二)产教融合是职业技术大学建设的关键路径,其价值取向在于服务产业、获取社会资源和推动教育发展,通过吸纳企业高职称人才、引入企业投资来深化校企合作。在实施过程中,需关注五大融合要素,即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专业标准与职业要求、教学资源与产业资源、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以及教育与产业

机制的融合,并强调以地方为根基,如服务上海、扎根金山,联动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实现“在贡献上海中提升能力”,突出了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地方性高校的定位,致力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内涵建设 “4+1” 方案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协同推进学科建设、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涵盖六环节:培养方案推行 “9775” 调研模式(90% 教师参与、7 家企业与 7 所同类高校调研、5 校外企业专家论证);课程体系校企联合重构,实践教学占比≥60%,开设跨专业项目课程;教材开发禁止直接搬运,开发活页式教材;课堂革命强调产业教授和工匠大师进课堂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践教学基于专业、面向产品开发,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强化过程性考核,注重应用型考核,推行研讨性考核。

(四)学科建设以应用研究为主,聚焦产业技术创新,弱化教师考核中SCI 论文要求;社会服务方面组建技术团队,开展中小企业服务与乡村振兴培训;文化滋养融合地方与企业文化,开设特色课程;机制保障采取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确立基本任务和工作标准,保基础,争总量

(五)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核心,是教学资源配置、师资招聘及本科教学评估的根本依据,需在本科教学评估前完成修订,把握 1 - 2 年准备期,避免影响评估进度,要求从院长到专业主任高度重视。

(六)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现存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在修订时增加调研要求,把握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培养目标需明确 “毕业5 年职业发展预期”以及“学生毕业时需达到的最低水平标准”;课程体系关注专业课时的设计,进一步解决学生专业性不够的问题实践性教学安排增加引企进校,引身进校的要求;关注因专业相近而导致的忽略专业特色的问题;毕业设计要具体,采取“思考+调研”的方式,让学生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七)在修订程序与责任要求方面,推行 “9775” 调研模式,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开展论证会议,保留论证会记录。实行院长负责制,要求各学院立足学校发展高度,凝聚教师智慧,让至少90%的老师都积极参与,确保方案既符合评估要求,又彰显中侨特色,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八)新增不超 300 字的 “专业简介” 板块,需说明专业定位、特色及成果;培养目标需结合专业特色与人才需求修订,避免照搬国家教学标准;培养规格前 4 条与后 3 条沿用国家标准,中间条款突出专业能力,确保体现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上,专业课明确课内实践内容与学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一览表;实践性教学中,毕业设计应当结合专业与行业需求,优先选用来自企业的课题,占比不小于80%。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企业实践等途径自主选择课题,鼓励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课题;新增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分替代方案(最多不超过 2 个课程);文本需格式规范,避免口语化,表格编号清晰;师资队伍,实习基地等内容在专业建设报告中不体现,各专业对照模板落实,及时沟通,6 8 日前提交终稿。

4 21 - 25 日期中教学检查情况。教学秩序方面,调停课随意性大,部分理由不充分;实验室使用率仅 46.77%,存在资源闲置;课堂教学中教案质量不一,学生学习效果待提升;教学资料存在签字不全等问题。试卷管理进步明显。

  1. 要求严格审核毕业论文,8 月前完成教育部平台上传,上传前指导老师需对论文进行复查,平台将按论文总数3-5%进行专家抽检;实验室安全方面,需完善制度、明确流程,相关制度、流程及时上墙,迎接教委检查;毕业审核要仔细核查数据,避免疏漏,确保毕业生资格认定无误。

                                          (会议记录人:龚麒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