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师生感悟 “择一事终一生” 的职业信仰,培育适应制造强国战略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4 月 21 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办 “大国工匠劳模大讲堂” 专题讲座。航空工业大国工匠、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担任主讲,教务处副处长刘英语主持,全校 600余名师生代表现场聆听,在匠人故事中汲取成长力量。

胡双钱以 “弘扬工匠精神 铸造民机伟业” 为主题,从工匠精神、行业坚守、传承创新三个维度展开分享。他首先解读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指出在追求 “短平快” 的浮躁社会中,“把平凡工作做到极致” 的专注与执着尤为珍贵。作为航空制造领域的 “手艺人”,他强调航空产品质量与乘客生命安全紧密相连,“99.99% 和 100% 的差距,在飞机零件制造中就是生死线”,这种对质量的极致追求,正是工匠精神的首要准则。

回溯职业起点,胡双钱讲述了少年时期对飞机的热爱如何引领他走进技校,恩师 “学技术先学做人” 的教诲如何塑造了他的职业底色。从参与运十飞机首飞的青涩兴奋,到历经项目下马、外企合作终止的坚守,再到投身 C919 等自主研制项目的攻坚,他用 “一把榔头、一把锉刀” 敲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精度,更以亲身经历诠释了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的职业精神。他特别提到,在运十项目停滞期,面对高薪挖角始终不为所动,“造飞机是国家的事,只要坚持,总会等到机会”,这份与国家航空事业共命运的担当,让现场师生深受触动。
谈及工匠精神的时代传承,胡双钱强调 “守正” 与 “创新” 的辩证关系。他以突破碳纤维材料加工难题为例,说明传统钳工技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路径,“老手艺是基础,但不能因循守旧,要在实践中动脑筋、想办法,用新知识、新方法解决新问题”。针对职业院校学生,他寄语:“技能成才没有捷径,既要能吃‘苦功夫’—— 在重复练习中打磨基本功,也要善用‘巧心思’—— 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他倡导 “传帮带” 的传承理念,认为 “教会徒弟就是解放自己”,鼓励师生建立技术交流与经验共享的良性循环。

互动环节中,胡双钱分享了 “凌晨三点返回工厂检查保险螺栓”“为赶制加急零件通宵作业” 等细节,展现了对工作的极致负责与对航空事业的赤子之心。有学生问及 “如何在平凡岗位找到价值”,他回答:“当你把手里的零件看作飞机的一部分、看作乘客的安全保障,就会明白每个细节都意义重大。” 朴实的话语中,工匠精神的内涵 —— 责任、专注、热爱 —— 跃然眼前。

讲座在热烈掌声中落幕。胡双钱引用习近平总书记 “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就能在劳动中体现价值” 的寄语,鼓励青年学子珍惜时代机遇,以匠心为舟,以奋斗为桨,在职业道路上 “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他强调,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征程中,需要无数 “把冷板凳坐热” 的匠人,希望同学们 “爱一行、精一行”,用扎实的技能和严谨的态度,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此次讲座既是一次职业技能的深度启蒙,更是一场 “德育 + 匠心” 的双重洗礼。中侨大学表示,将持续依托 “大国工匠劳模大讲堂” 等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德技并修,引导师生以大国工匠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技能报国之路上书写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