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人工智能艺术的美学价值
——第五次教师午间沙龙活动纪实
4月11日下午,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了第五次教师午间沙龙活动,我校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和智能制造学院的18位教师实地参观了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与艺术创研中心。中心执行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于幸泽介绍了人工智能与艺术创研中心的运行情况,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艺术创新路径的思考,并结合中心已开发的两个AI艺术创新项目,与老师们深入探讨了AI赋能艺术的实践之旅。
人工智能与艺术相结合,打破了传统艺术界限,推动了艺术创作革新。于老师认为,需要跨学科融合、人与AI协作以及面向未来社会,以实现人工智能艺术创新。通过人工智能“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实现对人的思维或者行为过程的模拟。AI不仅是艺术作品内容的一部分,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伙伴,人与AI协作生成内容和叙事。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研中心积极利用AI开发创新项目。“生成式AI艺术助力残障人士辅助器具设计创新项目”体现了精准匹配、高效设计、技术创新和产研结合,为残障人士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脑绘意境”项目探索了“脑电情感——算法生成——机械绘画”的可行性,实现了脑电信号驱动的艺术创新。于老师强调,人工智能艺术是通过对数据的调用、筛选、匹配和协调来塑造世界的艺术,数据无限增长而变成庞大的艺术基因数据系统,使得人工智能艺术具有了美学价值。
在互动环节,于老师还热情地回答了与会教师的提问。不仅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与艺术的思考,也鼓励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教师跨学科融合发展,将人工智能与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科研服务相结合,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活动最后,于老师向教师发展中心赠送了一幅AI生成的山水画作品,并向与会教师赠送了《人工智能与数字艺术》一书。



教师发展中心
2025年4月12日